反情感行銷第十一章:你不是被討厭,而是終於有立場

· 部落格文章

電子書《『恨我吧,但你會下單』!反情感行銷讓轉化率飆升7倍的邪典實驗》第十一章

Section image

反情感行銷第十一章:你不是被討厭,而是終於有立場

討好每一個人,結果就是沒人記得你

創業初期,你可能會有這種焦慮:

  • 擔心某句話讓粉絲不開心
  • 怕某個產品定價太高讓人離開
  • 想要「面面俱到」來取得好感

《網創解說》反情感行銷第十一章:你不是被討厭,而是終於有立場

這些念頭,全都來自一個錯覺:

「我不能被討厭。」

但真相是:如果你什麼都不踩線,你就什麼都不值得記住。

網路世界的殘酷邏輯:模糊 = 消失

想像兩個創作者:

  • A:永遠中立、不爭議,大家說他「人很好」。
  • B:直言無諱、時常踩線,有人愛他、有人罵他。

一年後,你還記得誰?

很可能是B。

因為記憶,不是靠「好感」,是靠情緒張力

而情緒張力,來自於「立場清晰」。

被討厭」= 你成功劃分了族群

不討好所有人,才是品牌真正開始的第一步。

當你敢說出「我反對這件事」、「我不服務這類客人」時:

不適合你的人會離開

  • 但留下的人,會變成死忠粉
  • 就像某些網紅,他們的留言區總有爭議,卻照樣賺翻。為什麼?
    因為市場不靠平均,而靠極端。

要的是「反對者」,不是「觀望者」

觀望者只會拉低你的成交率、干擾數據、耗光客服資源。
反對者,會讓你的支持者更團結。

舉個例子:

你在社群寫一篇貼文表明立場,底下有人批評你。
持者看到後,自發跳出來幫你辯護,這就是:

✅ 信任的再確認
社群的自然活化
品牌價值的再定義

一個品牌,一定要「讓某些人不舒服」

不舒服,是品牌輪廓出現的時候。

試想,如果你說話讓 100 個人「都沒感覺」——
其中 20 人「生氣」、30 人「熱愛」還要糟。

《網短片》反情感行銷第十一章:你不是被討厭,而是終於有立場

三個方,打造「有立場但不招黑」的品牌個性

1. 清楚寫下你的「反對什麼」

例如:

❌ 我反對無腦跟風的被動收入夢
反對隱藏真相的精美包裝
反對讓人買後懊悔的話術

這些不是負面,而是「信念宣告」。

2. 用「我自己也曾犯錯」的語氣,降低對立

例:

說真的,我以前也相信只要努力寫文就能自動成交。
但後我才發現,那只是我不敢談錢的藉口。

這樣的話術會讓人感到「你不是高高在上,而是過來人」。

3. 定義「我適合誰,不適合誰」

明確說出你的 TA(目標客群)是誰,誰會討厭你。

範例:

我的教學不適合只想靠AI一鍵暴富的人。
我的生都是願意每天寫 1 篇內容的人。

這不只是定位,而是過濾機制。

有立場,就不怕無人共鳴

一個好品牌,應該讓顧客知道:

你為什麼而存在?

  • 你憑什麼跟其他人不一樣?
  • 你敢講真話的底氣是什麼?
  • 這些東西,比你打幾折、送多少優惠,更能打動人。

實作練習寫下你的「反對清單」

請你寫下 3 件事,你在你的領域中堅決反對的

現象。

例:

我反對網紅亂教自媒體賺錢,卻沒長期經營過。

  1. 我反對創業者不學行銷,只會怪平台演算法。
  2. 我反對無差別導流,只為了灌水數據。
  3. 接著,把這段文字貼到你的簡介、網站首頁、簡報開場。
    你會發,有些人因此離開,但留下來的都更深愛你。

結語:讓人歡不是重點,讓人記得才是關鍵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:

中庸者會被遺忘

  • 清楚者才會被追隨
  • 請勇敢說出你的立場,哪怕會被部分人討厭,
    那就是你牌真正開始發光的時刻。

《網創短片》反情感行銷第十一章:你不是被討厭,而是終於有立場 直

請我的好朋友幫忙訂閱按下小鈴鐺 、點贊 分享轉發親朋好友嗎?您的鼓勵是我們努力的動力,我會繼續加油,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影片給您看。萬分感謝您~